结构治疗是一种基于功能与结构相互依存关系,并秉持同源同治理念的综合性治疗策略。其核心本质聚焦于结构归位、应力调整以及神经功能重构三个关键维度,通过对机体组织结构的系统性干预,激发机体自身修复潜能,以达成疾病自愈的目标。
为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结构治疗在康复医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升我国广大康复治疗师临床实操技术水平,给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康复治疗选择。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邀请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总治疗师长谭同才,开展为期一年的结构康复系列技术精英学习班。
每月1期共12期,每一期都将侧重不同的焦点领域,循序渐进,搭建完整知识框架,确保学员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体系。
学习班首期课程内容
结构治疗是一种基于功能与结构相互依存关系,并秉持同源同治理念的综合性治疗策略。其核心本质聚焦于结构归位、应力调整以及神经功能重构三个关键维度,通过对机体组织结构的系统性干预,激发机体自身修复潜能,以达成疾病自愈的目标。
*温馨提示:为保证学习有一定基础,此图内容需要记忆,入学时会要求背诵,背诵不出将失去入学资格!
一、结构治疗的核心维度
(一)结构归位
1. 骨列(B)的关键作用
骨列构成人体的基本框架,在静态时为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提供附着基础,保障身体形态稳定,为各系统营造平衡的力学环境;动态时则是力量传导的核心路径与支撑关键。例如,中轴骨正常排列能确保身体力学传导稳定。然而,不良生活习惯(如久坐、不良坐姿)及外力撞击等因素,可致骨列出现侧弯、错位等异常,破坏身体结构稳定性并压迫周边组织,影响其正常功能。专业的骨排列恢复技术能够精准纠正这些畸变,恢复骨列正常排列与力学特性,为身体各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筑牢结构根基。
2. 连接组织列(C)的协同功能
连接组织列围绕骨列构建起人体结构网络。以筋膜为例,虽无骨列刚性,但作为柔性纽带串联全身组织器官。当筋膜紧张或粘连时,即便骨列稳定,也会阻碍力量传导,影响血液循环。如胸腰筋膜异常会波及背部血液循环乃至心脏供血;横膈膜筋膜状态则与呼吸运动及静脉血回流心脏密切相关。通过淋巴调节、筋膜松解按摩、内脏调整等连接组织调整技术,可恢复连接组织的正常功能状态,促进其与骨列及其他系统的协同运作。
(二)应力调整
应力平衡矫正技术在结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正常情况下,各结构列应力平衡以维持身体机能顺畅运行,但不良姿势、外力冲击、精神压力等因素可打破平衡,引发应力异常。在骨列方面,异常应力改变受力分布,影响自身稳定性及周边软组织;连接组织列中,筋膜粘连挛缩会致应力升高,阻碍组织间物质运输、神经信号传导与力量传递;神经列受压、损伤或炎症时,应力改变会干扰神经冲动传导与对靶器官的调控功能。
该技术通过特定手段干预应力异常。对软组织采用先松解粘连挛缩部位(如筋膜松解术),再进行拉伸引导的方法,依据软组织自身弹性和自我回正趋势,辅助其恢复正常应力状态,并借助组织弹性回缩特性,通过引导特定运动或姿势调整,激发自我律动,促进应力均匀分布与释放,优化组织弹性恢复能力。针对骨列运用关节松动术、整脊疗法中的应力调整手法,针对神经列采用神经减压术、神经滑动技术等,分别恢复骨列和神经列的应力平衡,保障其正常力学传导与神经冲动传导功能。
(三)神经功能重构
神经序列调整技术专注于神经整体序列调整,涵盖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运用颅神经调控、皮神经调控、运动控制训练、植物神经调控等多种方式,结合对神经传导通路的精准评估与干预手段,对神经功能进行重构。例如,颅神经调控优化大脑指挥效能,皮神经调控改善皮肤感觉神经功能,运动控制训练强化神经对肌肉运动支配,植物神经调控恢复自主神经系统平衡稳定,从而重新构建神经对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精准调控机制,促进神经系统与骨列、连接组织列之间的协同运作,维持整体身体机能平衡稳定。
二、结构治疗的技术与方法体系整合
结构治疗整合多领域技术方法形成完整体系:
- 骨排列恢复技术:
针对不同部位骨列结构,如颈椎、胸椎、腰骶尾椎等,通过微调、复位等操作纠正畸变,恢复正常力学传导特性,保障身体整体结构稳定。
- 连接组织调整技术:
包括淋巴调节技术、筋膜调整技术、内脏调整技术等,改善连接组织功能状态,促进组织间协同与力传导,减轻水肿与压力,恢复弹性与柔韧性。
- 神经序列调整技术:
运用多种调控与训练方式,精准评估与干预神经传导通路,调整神经序列,实现神经功能重构,协调神经系统与其他结构列关系。
- 应力平衡矫正技术:
以软组织拉伸引导、骨列与神经列应力调整等手段,恢复各结构列应力平衡,利用组织弹性回缩与自我律动提升修复能力。
在实际治疗中,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身体结构特点与功能障碍状况,综合运用上述技术手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全面系统地调整机体结构与功能,激发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实现疾病有效治疗与身体功能恢复提升。
颈椎骨列调整
颈椎骨列调整,应用特殊的整复手法,恢复颈部(包括上颈椎、下颈椎)骨骼系统的最大、无痛运动,增强颈部神经肌肉功能,改善颈部生物力学平衡。
胸椎骨列调整
胸椎骨列调整,应用特殊的整复手法,恢复胸部骨骼系统的最大、无痛运动,增强胸部神经肌肉功能,改善胸部生物力学平衡。
腰骶尾椎骨列调整
腰骶尾椎骨列调整,应用特殊的整复手法,恢复腰骶尾部骨骼系统的最大、无痛运动,增强腰骶尾部神经肌肉功能,改善腰骶尾部生物力学平衡。
学习班首期课程信息
一、首期课程时间、地点
培训时间:
2025年1月4日8:30-1月5日17:00
培训地点:
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B1会议室
报到时间:
请全体学员于1月4日8:00-8:30准时前往B1会议室进行报到,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告知!
二、议程安排
三、首期课程讲者介绍
谭同才
主任治疗师、硕士生导师
杭州医学院附属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总治疗师长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东京奥运会、杭州亚运会、陕西全运会竞技体育医疗保障专家
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治疗师
长三角杰出康复治疗师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长三角康复治疗师联合体会长
中华康复治疗师协会副会长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专委会常务委员及青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及厅局级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编委,获2018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康复技能大赛一等奖。
章闻捷
副主任治疗师、农工党党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外科快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浙江省康复中心门诊治疗师长、教学秘书
海宁市中心医院常驻专家
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
2013年于日本东京高月整形外科医院进修学习,2016年获浙江省康复治疗技能大赛第一名,2017年获浙江省康复医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8年获全国康复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同年受聘为浙江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能大赛评审专家,2020年获“中国优秀青年康复治疗师”称号,2023年获院级“优秀教学秘书”与“优秀实习带教老师”称号。
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数篇,主持厅级课题2项,参编专业书籍2本。
擅长运动损伤、脊髓脊柱损伤、手外伤、骨关节术后及肌骨疼痛的康复治疗。
王昌锋
主管技师、硕士
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科普学组委员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脑病病区副治疗师长
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篇,参与课题多项
擅长脑卒中、肌骨疼痛、运动损伤等相关疾病的评估和治疗